咽部脓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苏俊波
复习解剖
扁桃体解剖位置: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其内面被覆黏膜,有10~20个深陷的小窝,称扁桃体小窝。外侧面对咽壁。外、前、后面均包以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囊称为“扁桃体囊”。扁桃体的后外侧1~2cm处有颈内动、静脉通过。它是一对扁卵圆形淋巴上皮器官,长约2.0~2.5cm、宽1.5cm、厚1.0cm。
咽旁隙: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侧壁之间,呈倒立的锥体形。上抵颅底;下达舌骨平面;前界为翼下颌韧带、颌下腺上缘;后界为椎前筋膜。由茎突及茎突诸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二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称咽旁后间隙。咽旁前间隙较小,咽升动、静脉行于其中,内侧有咽上缩肌及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感染可侵及该间隙。咽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及第Ⅸ-Ⅻ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此内容为腮腺床的结构。咽旁间隙与翼颌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相通。
咽后隙:颈深筋膜中层后上部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咽颊筋膜,此膜后方为颈深筋膜深层,两者之间形成咽后间隙。
扁桃体周围脓肿
概述: 为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
诊断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一侧咽痛,吞咽疼痛,同侧耳或牙齿放射痛,不能进食;头偏向患侧,颈项假性僵直,张口困难,流涎,言语含糊不清。
全身症状:高热、畏寒、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胃食欲缺乏、大便秘结。
体征:早期--一侧腭舌弓显著充血。
前上型---腭舌弓及软腭红肿突出,悬雍垂水肿,偏向对侧,腭舌弓上方膨隆,扁桃体被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
后上型---腭咽弓红肿呈圆柱状,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
(二).辅助检查。
病史超过4-5天,局部膨隆明显及咽痛加重,此时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
(三)鉴别诊断
1、咽旁脓肿--扁桃体本身无病变。
2、智齿冠周炎--牙龈红肿、触痛。
3、脓性下颌下炎--口底的急性炎症
4.扁桃体恶性肿瘤:无发热、一侧扁桃体增大或有溃疡。
(四)诊断思路
具有相应症状、体征,病史超过4-5天,局部膨隆明显及咽痛加重,此时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
四.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扁桃体隐窝堵塞。
发病机制:细菌感染→扁桃体炎→穿透扁桃体被膜→ 扁桃体间隙→蜂窝织炎→脓肿形成
六.治疗 强调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二)内科治疗
(三)外科治疗 :穿刺抽脓,切开排脓
咽后脓肿
一、概述: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因发病机制不同,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急性型--起病急,畏寒、高热、咳嗽、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打鼾、喘鸣。
慢性型--结核的全身表现,起病缓慢、隐匿、病程较长,无咽痛;脓肿增大→咽喉阻塞感或吞咽不畅。
(二)体征 急性面容,咽后壁一侧隆起,黏膜充血;脓肿较大--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外伤、异物引起者---间接喉镜及电子喉镜下可见局部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或异物。患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颈侧位X片或CT--颈椎前隆起,可见液平面,结核者--骨质破坏。
(三)鉴别诊断
(四)诊断思路
症状、体征--CT、穿刺抽脓→确诊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
2、咽部异物及外伤
3、耳部感染
4、咽后隙淋巴结结核或颈椎形成寒性脓肿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内科治疗
(三)外科治疗---1、急性型咽后脓肿,2、结核性咽后脓肿。
咽旁脓肿
一、咽旁脓肿概述
是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随后发展而形成脓肿。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体征---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颌下区肿胀,触之坚硬,有压痛;脓肿形成--局部软、波动感。
咽部:患侧咽侧壁隆起、充血,扁桃体及腭弓推向中线,扁桃体无红肿。
(三)鉴别诊断
(四)诊断思路
症状、体征+CT、B超示脓肿形成→确诊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内科治疗
(三)外科治疗---1、颈外径路,2、经口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