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24年3月
课程名称 | 眼科学 |
授课题目 | 青光眼 |
授课教师 | 汤永强(副主任医师) |
授课对象 | 2021级影像系本科 |
学 时 | 2学时(80min) |
教 材 | 第9版眼科学(主编杨培增、范先群,人民卫生出版社)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青光眼病因、病理过程、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要求: 1.掌握:(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鉴别诊断。; 2.熟悉:(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 (2)熟悉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见病因; 3. 了解:(1)了解发育性青光眼;了解青光眼的常用药物。 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科研及创新能力。 | |
教学重点: 1、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 |
教学难点: 1、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 |
外语要求: 掌握重要专业术语的英语如 (青光眼 Glaucoma、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 、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 OAG、周边虹膜切除术periphral iridectomy、 激光虹膜切除术laser iridectomy、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implantation drainage device、睫状体冷凝术cyclocryotherapy、睫状体光凝术cyclophtocoagulation) | |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1. 方法:课堂讲授2学时 2. 手段:多媒体(结合多种图片及重要内容的总结性表格等) 3. 临床举例:通过临床病例讲解各种类型青光眼的临床鉴别 | |
参考文献: 1. 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6年2. 临床青光眼图谱,叶天才、王宁利,2007年3. 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3版,中册4. General Ophthalmology,Daniel Vaughal,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1-
教学内容 | 课程思政 |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
一、概述 问题(1)有同学之前听说过青光眼吗?知道什么是青光眼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青光眼是个什么疾病)
问题(2)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为什么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眼压与房水的关系、视神经损害机制) 2.眼压与青光眼的关系: 1)正常眼压、正常眼压的范围: 2)高眼压症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3简介眼压的危险因素:病理性高眼压是最危险的因素。
1)眼压的高低取决于房水循环的三个因素:房水生成的速率;房水流出的阻力;上巩膜静脉压 2)房水的循环:睫状体产生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 少部分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 少部分房水→虹膜表面隐窝 5.视神经损害机制:1、机械学说;2、缺血学说 二、青光眼的分类: 原发性青光眼:a:闭角型:慢性闭角型;急性闭角型 b:开角型:原发性开角型;正常眼压型 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 问题(3)有同学知道青光眼怎么分类码?(通过提出问题导出青光眼的分类、不同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临床特征:急剧眼压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患者常合并远视;患眼具有解剖结构异常。 2、发病机制: a生理性瞳孔阻滞:前后房压力差的存在与平衡;瞳孔缘与晶状体表面相对位置的变化。 b病理性瞳孔阻滞(解剖异常情况下):瞳孔括约肌与晶状体前囊膜密切接触;后房压力增高;推挤周边虹膜向前膨隆;房角关闭;眼压升高。 C解剖结构异常:眼轴较短,角膜较小;前房浅,房角窄;晶体较大较厚,位置偏前,与虹膜接触面增大;眼前节拥挤状态。 d促发机制:情绪波动、过度疲劳、近距离过度用眼、暗室环境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睫状肌调节痉挛、眼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致使瞳孔扩大,瞳孔阻滞加重,前房角关闭,粘连堵塞。 注意房角狭窄与房角关闭的区别
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a临床前期: 具有解剖异常,尚未发作过,但具有急性发作的潜在危险;另一眼有明确的急性发作病史,该眼未发作;双眼均未发作过,检查发现,可有家族史。 b发作期: 房角关闭后,眼压立即升高。 先兆期:小发作,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症状:眼部酸胀,轻微头痛,可有雾视、虹视。体征:轻度充血及角膜上皮水肿,前房浅,虹膜膨隆,瞳孔反射迟钝,眼底多正常,眼压高。 急性大发作:起病急,病情重,不可自行缓解。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症状:剧烈眼痛,头痛,可伴恶心呕吐;视力急剧减退,眼部刺激征。体征:高度充血,可有球结膜水肿,角膜雾状水肿,可有大泡,色素性KP;前房极浅,虹膜节段性萎缩,瞳孔竖椭圆形散大;晶状体前囊膜下出现“青光眼斑”,三联征;眼压明显升高 c间隙(缓解)期:多数是小发作后,也有部分患者是在急性大发作后;未造成大范围、永久性的房角粘连和损伤,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眼压正常,或仅用缩瞳药可保持正常;房水流畅系数(C值)正常。 d慢性(进展)期:多数是急性大发作后,也有部分患者是在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关闭过久,产生了大范围、永久性的房角粘连和损伤;眼压升高,可见“三联征”(大发作而来)或仅有房角异常(小发作而来);房水流畅系数(C值)低于正常;视盘凹陷逐渐扩大,视神经萎缩,视野受损并逐渐缩窄,直至完全失明。 e绝对期:持续高眼压,眼组织和视神经严重破坏,视力丧失。 诊断 小发作:可依靠一过性发作病史,浅前房房较窄等特征 大发作:依据典型的症状体征 激发实验:暗室激发试验,暗室俯卧试验 鉴别诊断 眼部疾病: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 全身疾病:偏头痛、胃肠道疾病、颅脑疾病等
(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特点: a周边虹膜与小梁网逐渐出现前粘连,房角关闭由点到面,眼压逐步升高(慢性进行性、隐匿性)。 b眼前段缺乏“三联征”表现,偶有急性发作。 c持续高眼压可出现视盘凹陷性萎缩,视野损害 诊断要点: 周边前房浅,虹膜膨隆现象不明显 房角中等狭窄,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 房角狭窄及局限性周边虹膜前粘连在相对“健眼”也存在 眼压中等程度升高 眼底可见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伴有不同程度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鉴别诊断: 开角型青光眼:前房角镜检查 (三)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解剖异常→房水流出阻力增加→ 眼压升高 → 视神经损害 1、临床表现 症状:隐匿、无症状,少数人有雾视眼胀或视野缩窄表现 眼压:不稳定,波动大,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 眼前段:与闭角型相反,房角始终开放;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 眼底:特征性视盘改变(凹陷进行性扩大加深;上下盘沿变窄,形成切迹;垂直径C/D值增大;双眼凹陷不对称;盘周浅表出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视功能:特征性的视野改变(生理盲点扩大;旁中心暗点,神经纤维束缺损;弓形暗点、鼻侧阶梯;环形暗点;象限型缺损;管状视野、颞侧视岛) 2、诊断: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三大指标,两项阳性+房角开放 3、分类:高眼压型、正常眼压型、高眼压症 问题(4)青光眼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有哪些? 问题(5)如果你作为临床医师,收治青光眼患者,如何为不同的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不同类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 原则:a降眼压治疗:药物、手术、激光等 ; b保护视神经:钙离子拮抗剂- 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抑制自由基、增加神经血流、稳定细胞膜;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