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眼科 简嘉 副主任医师
线上内容总结,对线上题目进行形成性评价,提出近视防控的重要意义(预防大于治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8日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院是重庆市渝中区和南岸区的近视防控中心,负责相应的近视防控工作。习总书记提出近视防控全民行动体现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附属医院的近视科普,参与近视筛查工作。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可树立“近视防控,全民行动”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视觉保健及康复、维护眼健康的使命感。
第一节 屈光不正
一、 光与眼的屈光
眼球光学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屈光——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屈光。
屈光力决定条件——两介质的折射率和界面曲率曲径。
眼球总屈光力:60D(非调节状态下),眼屈光介质折射率1.336,
屈光度与焦距关系:D=1/F(m)
眼最主要屈光成分——角膜、晶体(前者屈光率约为43D,前屈率半径为7.8mm,后者屈光力约为19D,前屈率半径10mm)。
屈光力与眼长度关系:视物要清晰,5m以外的平行光线必须要清晰地聚焦于视网膜上。正常眼轴24mm。
二、 眼的调节与集合
1、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目标,晶体弯曲度增加,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调节。
机制:看远——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收缩——晶体相对扁平。
看近——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由弹性变凸
2、 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眼所能产生最大调节力的范围称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青少年强,老年人弱。
3、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间的距离为调节范围。
远点:无调节状态下所看清最远的一点。
近点:最大调节状态下所能看清最近的一点。
4、 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双眼内转。
调节与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调节越大,集合越大,两者保持协同。调节同时还引起瞳孔缩小。
(其不协同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 婴幼儿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出生不久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
二、 正视(emmetropia):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刚好聚焦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若不能在黄斑中心凹聚焦产生清晰图象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三、 近视(myopia):
(1) 定义
(2) 分类:a、屈光性近视:角膜或晶体屈率过大,而眼轴正常。
b、轴性近视:轴>24mm。
c、按度数分:轻、中、重
(3) 临床表现:视远模糊,视近好,易出现外隐斜或外斜视。
(因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下降)
高度近视同时伴有飞蚊症,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眼底改变。
(4) 矫正:准确验光、配镜或屈光手术。
四、 远视:
(1) 定义
(低度远视可通过调节获得清晰视力,但易视疲劳)
(2)分类:低度(<+3.00D) 中度(+3.00——+5.00) 高度(>+5.00D)
(3) 临床表现:低度40岁前不影响视力,中度常视疲劳,过度调节会内斜,高度视力很模糊,但不适或视疲劳不明显。
隐性远视: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其需扩瞳检查(讲述小儿远视为何需扩瞳检查)
年龄与临床关系:<6岁时,中、低度患者无症状
6——20岁时,读书增多,出现症状
20——40岁时,症状明显,部分提前老视
>40岁: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视近视远都需矫正。
与远视有关的问题:
1、屈光性弱视:6岁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 内斜:集合与调节是联动的
3、 远视常伴小眼球、浅前房:散瞳前注意检查前房角。
4、 凸透镜矫正:轻度、无症状者不需矫正
中度或中年以上应戴镜
五、散光(astigmatism)
1、定义:眼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该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这种屈光状态成为散光。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散光眼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
2、 分类:
(1)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
a、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90°±30°位。
b、 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180°±30°位
c、 斜向散光:
(2)不规则散光:两条主子午线不垂直。
(3) 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位置关系分为:
a、单纯近视散光
b、 单纯远视散光
c、 复合近视散光
d、 复合远视散光
e、 混合散光
3、临床:散光度与轴位对视力影响:高度数,斜轴散光影响大
逆规比顺散影响大。
4、矫正:规则散光柱镜矫正,不规则散光可戴硬性接触镜。
六、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
1、定义:双眼屈光度不等者
2、 临床表现:度数相差>2.5D者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视物模糊,易造成弱视。
3、 矫正:
a、配接触镜(框架眼镜物像放大率差异25%,接触镜的差异6%,双眼融像能力范围为5%)
b、 屈光手术:
七、 老视(presbyopia):
1、 定义:随年龄增长所致生理性调节减弱
2、 老视与远视的区别:
老视 远视
生理现象 屈光不正
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 看远看近都不好
看近需戴镜 中度以上看远看近都需戴镜
老视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左右约+1.5D,50岁左右约+2.0D,60岁以上约+3.00D。
3、 矫正:戴凸透镜(可单光、双光和渐变多焦点眼镜)
第三节 屈光检查方法
一、 客观验光法:
1、 检影:用检影镜通过观察瞳孔区的影动来了解屈光状态。
影光顺动——提示可能正视,-1.00D以内近视或远视
影光逆动——提示为-1.00以上近视,通过加片到影动中和,为其近视度数。
简解散光的检查。
2、 验光仪:是一种快速和有价值的屈光筛选方法。
二、 主觉验光法:
1、 直接试片、云雾法(戴高凸透镜10分钟,再试片)
2、 综合验光仪
三、 睫状肌麻痹验光:特别是远视患者。
第四节 屈光不正矫治
一、 框架眼镜
处方要规范:球镜DS表示,柱镜用DC表示
-3.50DS/-1.50DC×180°
二、 角膜接触镜(全国角膜接触镜安全监控)
软镜:镜片透氧性与含水量和镜片厚度有关。
特点:验配较简单,配戴舒适
分类:传统型、定期更换型、抛弃型
不足:易产生蛋白沉淀物,结膜巨乳头、角膜炎等
其更换周期不宜过长。
硬镜:(RGP镜)
特点:透氧性强,抗蛋白沉淀,护理方便,光学质量好,矫正散光效果好。
不足:验配复杂,配戴需一定适应期。
基本参数:直径、基弧和度数。
角膜塑型术(OK镜)
软镜、硬镜、角膜塑形镜(OK镜)
接触镜是国家规定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医疗器械的重点监测项目,受到国家严格的安全监控,需到拥有专业资质的机构去进行专业验配。应遵循如下倡议:精准验光、专业配镜、规范护理、定期复查。
三、 屈光手术:
(一) 角膜屈光手术(keratorefractive surgery):分为非激光性和激光性屈光手术
非激光性屈光手术:
1、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
Mini放射状角膜切开术(mini-radial keratotomy,Mini-RK)
2、 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
3、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segment,ICR,ICRS)
激光性屈光手术: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
2、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3、 微小切口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
飞秒激光机器目前均为进口,我国未来飞秒激光展望
(二) 眼内屈光手术:
1、 摘除晶状体,如白内障摘除及IOL植入术,透明晶状体摘除及IOL植入术
2、 不摘除晶状体,后房型ICL晶体、晶状体前接触镜等。
目前ICL晶体被美国STAAR公司独家垄断,中国区是STAAR全球最大市场,国产人工晶体的高速发展和未来展望。
(三) 巩膜屈光手术
1、 后巩膜加固术
2、 巩膜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