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 适用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临床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及生物信息学,三年制业余临床医学(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升本)。 先修课程:医用化学、医用无机化学、医用有机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核心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多且更新快,,是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共有专业基础课,也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主干课程,是后续医学专业课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生物化学(48学时)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及其调节等。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而且也兼顾了日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进展。 三、课程目标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含课程思政目标) (1)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自觉做中国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提升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医者仁心”,心系生命健康,潜移默化地形成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知识目标 (1)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糖、脂、蛋白质的主要代谢途径,理解物质代谢的一般规律和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了解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理解某些组织所具有的特殊代谢途径。 3. 技能目标 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践问题。 四、教学要求 本大纲主要依据学校有关的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多年教学经验而制订,主要供医学相关类专业教学使用。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需要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而且也兼顾了日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进展。学生通过学习,应能理解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掌握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了解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掌握糖、脂、蛋白质的主要代谢途径,理解物质代谢的一般规律,理解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理解某些组织所具有的特殊代谢途径。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按照本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掌握好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做好基本知识讲授的同时,与临床方面作一些必要的联系,并适当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新动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之外,教师也应灵活结合网络在线课程(SPOC)进行PBL、CBL等小组讨论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 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遵循教学规律,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加强全程性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考核均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考核指标如下表: 考核形式 项目 考察能力 评价指标 形成性评价 在线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等 1. 课前/课后在线预习和复习; 2. 答疑讨论区提问和回答问题; 3. 学习时长; 4. 上课随机考勤情况。 在线作业 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能力 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和运用情况 在线测试 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能力 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和运用情况 总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能力 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和运用情况
- 生物化学常用实验技术与实验室安全
- 实验一 血糖浓度的测定
- 实验二 双缩脲法则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 实验三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测定(乙酰丙酮显色法)
- 实验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实验五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 实验六 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 实验七 动物组织核酸的提取及组成成分的鉴定
- 实验八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 实验九 肝糖原的提取及鉴定
- 生化实验答疑专贴
- 课程导论
-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章 酶
- 第四章 生物氧化
- 第五章 糖代谢
- 第六章 脂质代谢
-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 第十章 肝的生物化学
-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