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1. 主要目标 卫生监督学是以卫生法为主要依据,研究卫生监督制度和卫生监督实践,揭示卫生监督工作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众多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发布和执行,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预防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培养高素质、多学科结合的医学专业与管理型人才,特别是为了迎接各种预防工作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将是本学科的重点。 本课程着重研究卫生领域内的卫生行政执法,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将行政学、管理学、法学和监督学等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卫生监督学的基本理论、监督手段、监督程序以及各具体的监督事项等内容,为毕业后从事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 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樊立华主编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第3版)为主要教材。本着从实际出发,对部分章节的顺序、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便于学生能够尽快理解和掌握。此外,由于当代社会化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学生参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卫生法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卫生监督的基本理论 主要讲述卫生监督概念、分类、效力、原则、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卫生监督主体,卫生监督的依据,卫生监 督手段,卫生监督程序,卫生监督调查取证,卫生监督责任与稽查等。 这些都是卫生监督中的共性问题,相当于总论部分。通过对这些方面理论观点的全面阐释以寻求对建立我国卫生法制监督制度的全面认识。 第三部分:各具体事项的法律法规与监督 以现已施行的卫生法律、法规以其调整的内容为准,分别讲述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与监督,职业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放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校及托幼机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食品安全制度与监督,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与监督等。 这些都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卫生监督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相当于各论部分。是对我国现行的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等单行本的阐释与执行情况的讲述。 第四部分: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卫生行政赔偿责任等。 这部分主要讲述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等,实现对公民相关正当权益的保护。 第五部分:卫生监督文书的制作与规范 包括常用的卫生监督文书、文书示例等方面的问题。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1. 授课教师 课程负责人:陈乐 授课教师:陈乐、冉云霞、苗菁 2.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管理等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1. 课程类型 包括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公选课等类型。 2. 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 学时 学分 专业必修课 48 3.0 限选课 32 2.0 公选课 24 1.5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1. 授课形式 以理论课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随堂讨论等形式。 2. 考核方式 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其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为考试的次要内容。成绩总评分以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来统计。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 教材 樊立华. 《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3版 2. 参考书目 樊立华. 《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07 黎东升.《卫生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江波昌.《卫生行政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12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常用卫生法规汇编》.北京:法制出版社.2002-7 赵同刚.《卫生监督员手册》系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 丁朝刚.《卫生法学案例分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