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临床医学,72学时)》 主要内容:《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它通过运用基础医学、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用法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根据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为总论、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及内分泌系统的药物以及化疗药物。 教学目标:通过药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医生临床合理用药、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理学基础,简单而言,就是主要为医院、医药系统及相关部门、新药研发单位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部分章节因教学时数有限要求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课教师:目前承担5年制药理学教学的教师总共有20人(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6人),是一支结构、年龄、梯队较为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所有教师均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毕业7人,在读博士2人,约占50%。留学回国人员8人,占40%。 授课对象:5年制临床医学各专业, 包括临床医学、儿科、口腔、全科、老年、救援、心理、基础、法医等。 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科目。 教学时数:总学时数96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验课24学时 授课形式:双语教学、传统与PBL相结合的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以加强对理论课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考核方式:课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期末考试占60-70%。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的出勤率、课堂随堂考试成绩、网上提问和讨论参与度、网上作业四部分组成,各占25%。总分100分。 教材与参考书目: 1.《药理学》5年制教材(第8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Rang HP, Dale MM, Ritter JM, Flower RJ, Henderson G. 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 7th ed.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 3. Katzung BG, Masters SB, Trevor AJ. The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13th ed. 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2016 . 4. Brunton L, Chabner B, Knollman B.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3th ed.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