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疾病”这门课程是在重庆医科大学统筹规划下,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课程改革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面整合课程。目前本课程主要在重庆医科大学五年制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班“卓越医师试点班”中开设,为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神经病学作为医学的二级学科,是医学生培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将神经系统相关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影像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小儿神经病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整合。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神经外科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从而使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系统全面学习,更好的掌握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培养理论知识更扎实,综合知识面更广的医学生,从而为国家储备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二、 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授课教师为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校本部、第一临床学院、儿童医院的基础和临床师资,均为讲师以上职称,整个教师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在历届讲课比赛中获奖的青年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层次清晰、教学效果好。授课对象为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卓越医师试点班的五年制临医学本科生。 教研室主任:王学峰 领衔老师:朱丹教学秘书:谭戈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为111学时,其中理论为60学时,实践课程为51学时,一学期内完成,5学分。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课题多媒体教学、结合PBL、CBL、TBL教学、临床床旁实践教学、情景教学。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格氏解剖学-临床实践的解剖学基础》第39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2.朱大年,《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3.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4.杨世杰,《药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5.Katzung's,《The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11thed, 2009.6.Goodman & Gilman's,《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2thed,2011.7.张淑琴,《神经病学》五年制教材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8.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版;9.MERRITT’S Neurology10.吴江,《神经病学》八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11.陈孝平,《外科学》八年制规划教材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出版。12.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13.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