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针对“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模式的弊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各学科知识,从而淡化了传统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 “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紧扣医学生培养目标,将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六门基础课程及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学等临床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关注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同时关注不同传统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类同。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授课教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胸心外科、药学、病理、解剖、组胚等教研室老师组成的消化系统疾病课程组;授课对象:本大纲供参与“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改革的“5+3”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必修课,临床:186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12学时,见习74学时;儿科:158学时授课,课堂讲授97学时,见习61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按照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采用课堂讲授、微课教学、文献学习及自学等多种形式,对相关内容做到了解、熟悉和掌握。大课教学、实验教学和小课示教,闭卷考试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2016版临床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医学5年制及7年制《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