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临床医学,54学时)》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药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医生临床合理用药、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理学基础,简单而言,就是主要为医院、医药系统及相关部门、新药研发单位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部分章节因教学时数有限要求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内容:《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更是药学专业特别是临床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通过运用基础医学、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用法等,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根据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为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以及化疗药药理。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目前承担药理学54学时本科教学的教师总共有19人(教授4名、副教授9名、讲师6人),是一支结构、年龄、梯队较为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其中有16名教师有研究生学历,博士毕业7人,在读博士2人,约占50%。留学回国人员8人,占40%。 授课对象:生物工程、影像、预防、中医、营养本科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考试科目。 学时学分: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8-24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采取多媒体课件课堂启发式讲授,再辅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外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笔试(70%)+ 形成性评价成绩(30%),总分100分。 期末理论笔试:范围由三基试题(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和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试题两部分组成,前者占40%,后者占60%。 形成性评价成绩:由平时出勤率(10%)、课堂随堂考试成绩(45%)、网络成绩(包括网上提问和讨论参与度、网上作业或在线测试)三部分组成。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药理学,杨俊卿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2. 药理学第2版,凌保东主编,科学出版社 3.《The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4.《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5.《Pharma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