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数统计方法是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它是与“参数统计”相比较而存在,是不依赖于总体分布及其参数,亦即不受分布约束的统计方法。非参数统计方法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推断方法之一。 非参数统计将阐述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特征参数的非参数估计与检验方法、总体分布类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非参数相关与回归方法等内容,内容侧重于非参数统计思想的解读和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非参数统计问题中对总体分布的假定要求的条件很宽,因而针对这种问题而构造的非参数统计方法,不致因为对总体分布的假定不当而导致重大错误,所以它往往有较好的稳健性。但因为非参数统计方法需要照顾范围很广的分布,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其效率的降低。不过,近代理论证明了:一些重要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当与相应的参数方法比较时,即使在最有利于后者的情况下,效率上的损失也很小。 非参数统计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非参数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对生物学、医学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的能力 参考书目: [1]吴喜之等,《非参数统计》(第四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2]李隆章,《非参数统计方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 [3]陈希孺,《非参数统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4]S·西格耳,《非参数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年。 [5]孙山泽,《非参数统计讲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易丹辉,《非参数统计—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7]张尧庭,《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贵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8]陈希儒,柴根象,《非参数统计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