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的显微形态学经典验证实验,学习综合实验,参与创新实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 教学内容 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学科特点、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坚持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兼顾,以独立于理论的课程设置方式,提供《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菜单”式的实验内容,供本科、专科的医学各专业以及其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选择使用。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 常用仪器及基本使用方法:人体显微形态学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经典验证性实验:为传统、经典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注重在实验中增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综合性实验 包括综合性人体显微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病案综合讨论。综合性实验体现各门课程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病案讨论主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病情或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创新性实验:提供实验方法平台,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或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与老师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及方法。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科研能力。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实验项目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目前总共可以开展实验教学项目75个,其中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16项。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形态结构观察;细胞内DNA、RNA和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综合实验);细胞内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综合实验);上皮组织显微观察;固有结缔组织显微观察;血液与血细胞发生;软骨、骨组织及骨发生;肌肉组织显微观察;神经组织显微观察;皮肤显微观察;循环系统显微观察;内分泌系统显微观察;免疫系统显微观察;消化管、消化腺显微观察;呼吸系统显微观察实验;泌尿系统显微观察实验;男性生殖系统显微观察;女性生殖系统显微观察;人胚早期发生、胎膜与胎盘、颜面、腭的发生;消化、呼吸系统的发生;循环系统的发生;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精子的结构及运动(综合性实验)。 《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二》 人类某些遗传性状的观察;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遗传咨询和家庭复发风险计算(综合性实验);环境污染对染色体致畸效应观察(创新性实验);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医学(创新性实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血液循环与空气栓塞(综合性实验);非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综合性实验);肿瘤性疾病分析与诊断;组织损伤与修复(创新性实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与干预(创新性实验)。 《人体显微形态学技术》选修课 涉及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微细结构和病理改变所用的多种研究方法,如组织切片制作、组织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组织细胞培养、显微摄像等,是临床医学和其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选修的主要课程。 《人体显微形态学综合实验》选修课: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的形态学观察、小鼠肥大细胞标本制备及形态学观察、小鼠睾丸活精子抑制观察实验、细胞的吞噬活动与矽肺发生的形态学观察、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及电镜照片观察、早期胚胎培养及形态学观察、淋巴循环的构成元件及其病理形态学观察、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形态学观察。是目前临床医学和其它医学相关专业学生选修的主要实验课程。

课程通知 >>更多
  • 实验室安排的通知 2013-06-18
  • 人体显微形态学(下)复习标本通知 2010-08-20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