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实验》 机能学实验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相关基础医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以实验动物学、医学实验技术和医学科研方法为技术支撑,以智能化计算机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为技术平台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它继承并发展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能学实验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特色,由此形成了一门具有综合性、独立性、新颖性、先进性特色的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的场所,通过实验使其掌握基础医学实验的基本规律,为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习机能学实验,掌握医学实验的基本规律,训练医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一个医学生十分重要。具备这些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将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整体动物和离体器官组织为主要实验对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及其规律、病理生理改变、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规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验科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常时在不同研究水平上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产生的原理、条件、影响因素和调节及在病理情况下及用药后的功能变化及规律。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同时本课程可为教师、研究生提供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及实验技术服务,提高办学效益。 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机能学实验上和机能学实验下两门课程 机能学实验上 涉及的学科是生理学,本课程是机能实验的基础,主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操作技能涉及多方面,包括压力变化、张力变化、电变化及其他变化的记录,实验类别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少量的设计性实验。本课程临床医学本科(含七年制)总时数为57学时,目前开设的实验包括电生理、神经肌肉、血压观察及人体实验等近20项内容。每年承担的任务大约为6万余人学时。 机能学实验下 涉及的学科是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本课程临床医学本科(含七年制)总时数为48学时,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对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的机能变化进行探索的实验。实验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科学思维能力。因此开设了相对较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机能实验;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目前每年承担的任务大约为6万余人学时。 三、课程类型: 必修课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分组实验 考核形式:笔试和实验操作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周岐新主编 人体机能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8.6 参考书目: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