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它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临床示教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业务范围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片位的正常影像学特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的典型表现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影像表现,培养学生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更好的掌握读片技能,为临床服务。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并给一定的自学内容。实习内容包括读片示教、病案讨论以及电影幻灯等多种形式。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王涛、刘鹏、张志杰、李勇、方泽强、刘平、黄姣、李从华、唐宇英、王靖、朱露颖 授课对象:口腔医学院本科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49,其中讲授学时28,实习学时21,于第七学期完成。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进行理论授课与读片实践授课 考核方式:考核采用理论与读片考试结合的方式 理论考核:根据大纲要求,以闭卷形式在期末进行考试,占总成绩的70% 读片考核:根据大纲要求,以闭卷形式进行读片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马绪臣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3、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4、邹兆菊主编.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第二版 5、邹兆菊主编.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6、陈星荣,沈天真等主编.全身CT和MRI. 7、陈帜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二版. 8、Weber AL.Imaging of cyst and Odontogenic Tumor of the jaw: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Radiol Clin North AM.1993,31(1):101-120. 《口腔医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口腔医学是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硬组织、颞下颌关节及头颈部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原则以及相应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一级学科。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掌握与临床工作开展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点,熟悉口腔科学的业务范围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及预防措施,了解口腔颌面部疾患与全身的关系,从而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今后参与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诊疗与预防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积极行为支持”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相融合的授课形式,辅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力求实现医学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和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多元统一。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树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医德医风,培养学生尊重与关爱病人的意识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坚定知识、技术报国的信念,强化践行健康中国的使命感。 2. 知识目标: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口腔科学的业务范围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及预防措施,了解口腔颌面部疾患与全身的关系。 3.技能目标:熟悉和了解口腔医学相关的基本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操作和口腔常见疾病预防技能。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黄元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颌面外科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上清寺院区)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重庆市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 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口腔医学分会 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分会美容牙科学组 委员;国际口腔重建基金会(FOR)中国区 专家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中国区 专家委员;国际种植牙医师协会(ICOI)中国区 副会长;国际骨再生基金会(NOG)中国区 专家委员;《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委。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三十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获得202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口腔种植学英文专著编译5部,其中主译2部。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种植学》本科教材、《口腔种植学词典》、《数字化口腔种植学》等多部专著的编撰,并担任编委。 2016年作为主讲老师的“种植牙——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获得第八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 2018年进入“胡润.中国好医生榜”; 2018年,参赛项目获得医学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比赛二等奖; 2018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实验教学课程——“牙拔除术虚拟仿真-触反馈-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获评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19年重点教改项目《基于积极行为支持(PBS)的“互联网+”混合课程教学改革》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优胜奖; 2019年主持院级重点教改课题《关于试卷分析中区分度如何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2020年,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口腔种植修复生物材料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项目完成人之一获得2020年度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2020年作为导师带领医生参加“第八届全国BITC种植病例大赛”获得骨增量组决赛第一名(金奖); 2020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课程《种植修复工艺学》获评“重庆市教委2020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评“2018-2019学年口腔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9-2020学年重庆医科大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称号和“2018-2019学年口腔医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称号; 2020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种植修复工艺课程》获评思政示范项目重庆市级立项; 2019-2020年,主持的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项目——“数字化3D打印个性化骨增量钛网”签约入驻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并获重庆市渝中区科委启动金资助; 2021年,获评“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称号。 2022年,重庆市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 课程负责人:黄元丁,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授课教师:口腔种植学教研室口腔医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共16课时,学习口腔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口腔医学的业务范围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及预防措施,了解口腔颌面部疾患与全身的关系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的教学理念,以十三五规划《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本科教材为基础,结合原创的口腔医学临床诊疗视频、3D模型/动画以及PPT等多媒体资料,通过《口腔医学》网络在线直播的教学形式,进行理论知识教授和随堂课程思政建设。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冯海兰 郭传瑸.《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年10月。 2.孙正.《Oral Science》.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5月。 3.边专.《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第1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行知行业英语》改编组.《口腔医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