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主要目标:皮肤性病学(derm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dermatology)和性病学(venereology),是一门临床学科。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是以认识和防治各种皮肤及相关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任务的科学。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科学,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一些容易理解的皮肤病和少见病在见习中讲授,并鼓励学自学有关章节,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皮肤性病学的认识。学生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为以下三方面: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含课程思政目标):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拟结合抗疫精神、医者精神、生命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医德及爱国精神的医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2.知识目标:熟悉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熟悉掌握对皮肤科常见疾病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依据、诊疗计划等。 3.技能目标:掌握皮肤科病史采集、专科查体,了解皮肤活检、湿敷等操作等。 主要内容:其内容包括总论、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三大板块。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系统介绍皮肤解剖、皮肤性病症状与诊断、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介绍皮肤性病学新进展。临床实习着重结合临床病例介绍皮肤性病的基本诊疗、预防知识及常用实验室检查及相应的技能操作。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理论课教师:赵恒光(副教授)、邓娅(讲师)、谭燃景(讲师)、刘倩(讲师)、吴登艳(讲师)、李聪颖(讲师)、刘之川(副主任医师) 示教课教师:吴登艳(讲师)、谭燃景(讲师)、罗富琴(主治医师)、曹希宁(主治医师)、孙茫(主治医师)、肖露(主治医师)、曹雨薇(医师)、李於航(主治医师)、柯为(助教)、余梦婷(医师) 本学期授课对象:2020级临床医学(5+3)二系、2020级临床医学儿科班(5+3)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 :本学期2020级临床医学(5+3)二系、2020级临床医学儿科班(5+3)为必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30学时,其中含理论学时21学时,示教课9学时;总学分:1.5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在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需在在线平台上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观看教学视频、自学上传的课件和教辅材料,完成课后思考题、单元测验、参与互动等。结合病房示教见习,彼此紧密结合,配合病例和幻灯展示进行。 考核形式:2020级临床医学(5+3)二系、2020级临床医学儿科班(5+3) 总分100分,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占比30%,根据情况选择签到、测试等方式。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占比70%,为闭卷笔试。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九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主要参考书目:1.赵辨等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 2.WILLIAM D.JAMES等主编.《Anderws’Diseases of the skin》,第十二版英文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16。 3. 朱学骏等.《皮肤病学》.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年。 4. 张建中等.《皮肤病治疗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