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内科学是一门对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防治等。摘要医学生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内科学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为今后其他临床学科的研究、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老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老师 授课对象: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 学时:理论学时85 实践学时35 共计120学时 学分:7.5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 学时: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9 共计55学时 学分:3.5分 四、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内科学》《临床疾病概要》 参考书目:《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七、课程目标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尊重科学、科学创新、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 2.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影像学学习打牢基础。 3.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内科知识联系影像学知识的能力。 八、邮箱 1806481981@qq.com 九、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前内科学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由于学科的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已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故目前内科学的范畴,仅如本书十篇所述。为了适应本书的编写目的和要求,我们对临床上的常见病,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对于临床少见疾病,则仅作简要的介绍。然而,本书每种疾病的作者,均是我国该专业的著名专家,故虽篇幅不多,但言简意贱,辞约意丰,仍不失为极好的学习资料。因而,建议读者深入学习,以期提高自己内科学的水平。如要进一步深入钻研,请参阅每篇后所列之参考书籍。 由于全国规划的高等医药院校的一套教材是一个整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故《内科学》着重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虽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遗传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书仍简要地加以叙述,然而其他学科教材将会从各自的角度,有更详细的阐明,如有需要,请参考相关教材,从而能对内科各种疾病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学好医学各门课程包括内科学在内,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为发展我国医学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学习中,首先要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的高尚医德。临床医生不但要重视疾病的诊疗技术,还要重视和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进行医疗实践。医科大学生的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从本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