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影像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超声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声学和电子工程学相结合的学科。超声影像以实时、便捷和高效等优点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超声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声学造影、弹性成像以及接入超声等多种技术的不断研发,拓展了超声影像学临床应用范围。目前我国超声影像学已成为医疗、教学和科研相互结合,临床医学中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学科,与放射医学及核医学共同在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超声诊断原理、检查方法、各系统脏器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等,学习者能够规范扫查各脏器,正确分析声像图,对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诊断。超声诊断学是临床诊断的一部分,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应学好基础理论,还要通过实验课熟练掌握各脏器的规范扫查切面,通过不断的操作与练习,努力提高诊断正确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影像解剖学、病理学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在学习超声诊断学的过程中要经常复习和密切联系。学好超声诊断学必须掌握各种不同切面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各脏器的正常声像图特点、各种常见病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其在声像图上的特异性改变。 本课程教学包括总论、心血管、腹部各脏器、妇科、产科等内容,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对各章节的学习要求进行了概括。对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熟悉超声检查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了解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等,力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全面、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专业高级人才。具体参考教学大纲相关内容。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领导本课程教师:冉海涛 授课教师:冉海涛、王荞、黄晓玲、任建丽、张群霞、张萍、王冬、孙彤、唐毅、计晓娟等。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系 具体参见各学期教学日历。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学分:医学影像系 总学时:162学时 理论学时:108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1.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 2.超星网课平台线上教学; 3.疾病图谱及临床示教。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形成性评价考核(30%,包括考勤、随堂考试、PBL)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第二版) 姜玉新、冉海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超声影像学》(第一版) 姜玉新、王志刚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超声医学》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2)《血管超声经典教程》Willian J . Zwiebel, John S . Pellerito主编 3)《现代超声心动图学》张贵灿主编 4)《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 张学萍、陈志满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 5)《B型超声诊断学》 张清萍,王新房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