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学科最初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老一辈呼吸医学专家如王宠林、王鸣崎、王正中、张治等教授为呼吸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在全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著有《内科学》统编教材、《实用呼吸内科学》等巨著,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呼吸学内科学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成立临床二系(1996年更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同时组建内科学课程,含有呼吸等专业。 1986年12月,在张治、薛亚梅、张和生教授的领导下,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教研室正式成立,创业之初,三位教授及呼吸内科教师在二系领导的扶持下,苦干实干,设病床20张,建立了完整的呼吸内科教学体制,同时建立了纤维支气管镜室(为当时西南地区呼吸内科较早的先进检查之一),肺功能室,体液病理细胞学检查室等呼吸内科核心技术,保证了呼吸内科学临床教学的物质准备,每年承担了医学二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了以结核病及肺癌两大呼吸疾病的科研方向。研究室成立时即1986年建立呼吸内科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并招生。张治、薛亚梅、张和生教授前后任重庆市呼吸委员会委员。 1995-2006年,在薛亚梅、梅同华、周向东、王导新教授带领下,病床规模扩大至50余张,并建立呼吸内科ICU,并在重庆市率先开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教研室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特色。每年承担第二临床学院医学本科170名学生教学,也承担儿科系、预防医学系(本科、专科)、西昌医专班教学任务共240名学生,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本课程坚持将重点建设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有很大发展;呼吸内科2002年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特别是在周向东教授具体带领和践行下,策划出本学科的科研方向:1COPD的发病机制,2呼吸危重支持技术,3 结核病的治疗技术,4肺癌的转移机制斯个研究团队;同时2004年,呼吸内科学(周向东教授)建立博士学位授予点,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实现突破。 2006-至今,在王导新、杜先智教授带领下,病床规模扩大至80余张。教学、科研、医疗取得历史突破,教学工作更为规范,每年承担外国留学生、七年制学生、第二临床学院医学本科生,儿科系、预防医学系(本科、专科)、影像系、生物工程系、食品与营养系等多层中英文教学;并承担教学基地教学查房任务。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COPD的发病机制研究已与国际接轨,呼吸危重支持技术在市领先并于2009年成立重庆市呼吸危重支持技术医学中心,纤支镜介入技术如激光、冷冻、球囊扩张、胸膜疾病的微创诊断技术等先进技术处于重庆市先进水平。耐药结核杆菌的后基因组学已启动。同时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在市内高校处于前三甲水平,中俄COPD的发病机制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现本学科已处于重庆市的领先水平。 经25余年建设,本课程已培养一大批呼吸内科学专业人才,现有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名(周向东); 国家自然基金一审评委3名(周向东,杜先智,王导新),国家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专家2名(周向东,王导新);全国专委会委员3名 ;重庆市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2名; 重庆市专委会委员2名。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 6人,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 人。形成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0余人、博士研究生5余人,每年培养本科学生约350人(包括理论课讲授、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并已开展英语教学课程(留学生)和双语教学。本课程近年来获得临床学院教学一等奖(2004)、二等奖(2003 )、三等奖(2001); 本课程教师思想活跃、善于创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周向东教授,杜先智教授,王导新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国际合作项目(2项,周向东教授);中俄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周向东教授);香港大学郑裕肜基金研究员项目(1项,周向东教授);省部级科研项目,厅、校级课题22项;累计科研经费约150万元。近5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周向东教授),CSCD收录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周向东教授);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梅同华教授);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周向东教授,梅同华教授,王导新教授)。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呼吸衰竭 1.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症状 4.掌握呼吸衰竭的治疗,特别是机械通气的指征 (二)支气管扩张 1.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病理 3.掌握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治疗 (三)支气管哮喘 1.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3.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症状 4.掌握呼吸衰竭的治疗,特别是机械通气的指针。 (四)气胸 1.掌握气胸的临床分型 2.掌握气胸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胸片表现 3.掌握气胸的治疗原则及张力性气胸抢救措施 4.熟悉气胸的病因,机理及鉴别诊断 5.了解气胸并发症 (五)肺癌 1.掌握肺癌的病理学分类 2.掌握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六)结核性胸膜炎 1.掌握结核性胸水和恶性胸水的鉴别 2.掌握结核性胸水的治疗原则 (七)肺炎 1.掌握肺炎按病因分类 2.熟悉肺炎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 3.掌握肺炎临床表现、实验检查 4.熟悉肺炎鉴别诊断 5.掌握各型肺炎的治疗。 (八)慢性支气管炎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知识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病理生理 3.了解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九)肺气肿 1.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肺功能检查及临床表现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 3.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 (十)肺源性心脏病 1.掌握肺心病的发病机理 2.掌握肺心病的临床表现 3.掌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 (十一)肺结核 1. Essentials of Diagnosis 2. General Considerations 3. Clinical Findings 4. Treatment a Hospitalization b Drug Therapy c Preventive d Yaooine (十二)肺脓肿 1.掌握肺脓肿的定义。 2.掌握肺脓肿的好发部位 3.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及典型X线表现 (十三)COPD 二、授课教师及授课对象 1:授课教师: 江德鹏 李敏超 李长毅 童瑾 邓旺 吴砚樵 2:授课对象 2015级留学生本科 三、课程类型及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课、示教课 学时:理论课18学时;示教课18学时 四、授课方式及考核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及临床见习 理论课通过期终考试考核,示教课通过临床操作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 ;七年制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