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温病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温病学派形成于我国明清时代,主要致力于研究温热性病的发生、发展、诊治方法及其预防等规律。尤其明代医家吴又可的《温疫论》对传染性温热病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创立的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辨证诊疗方法对临床各科发热病证的诊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后期的提高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了解明清时代主要温病医家的学术思想及近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课程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介绍温病学和温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温病辩证、常用诊法、防治方法。中篇为常见温病证治,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辩证论治、对证处理、预防与调摄。下篇为名著选,主要介绍温病学派的重点代表著作。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李群堂主任;中医学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力求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内容需要可以采用指导阅读和组织讨论等方式。要注重每一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适当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动态)。本科程为考查课。采用综合考核的方法,即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测验为主,结合课堂提问、专题作业、评定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温病学》《温疫论》《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

课程通知 >>更多
  • 6月10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2020-06-10
  • 6月10日16级中医班签到 2020-06-10
  • 6月3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2020-06-03
  • 6月3日16级中医班签到 2020-06-03
  • 5月27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2020-05-27
  • 5月27日16级中医班签到 2020-05-27
最新动态
  • 杨艳梅发布了新的测试2017级中医学专业水平摸底测试(温病学-2021)
  • 杨艳梅发布了新的测试2017级针灸推拿专业水平摸底测试(温病学-2021)
  • 徐玉发布了新的作业2020-10-9《温病学》作业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6月10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6月10日16级中医班签到
  • 李群堂发布了新的作业《温病学》纸质作业题目——请手写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6月3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6月3日16级中医班签到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5月27日16级中西医班签到
  • 徐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5月27日16级中医班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