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医疗类专业中一门较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课之一,是为中西医结合医疗类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运用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从而认识女性解剖、生理、病理及女性特殊时期心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诊治规律、预防方法,以及计划生育、优生保健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层次,由段恒副教授和陈蓉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授课。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和见习两个环节,教学总学时为10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病案讨论及临床见习32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为辅。鉴于妇产科自身的特点,在教授基本技能时也可有选择地配合放一些电视录像及开展病案讨论,以加深和巩固课堂内容,弥补因条件限制造成的临床见习不足。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参考书目包括《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著、《经效产宝》唐·昝殷著、《妇 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著、《景岳全书·妇人规》明·张介宾著、《证治准绳·女科》明·王肯堂著、《济阴纲目》明·武之望著、《傅青主女科》明末清初·傅青主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清朝·吴谦著、《女科经论》清朝·肖赓六著、《女科要旨》清朝·陈念祖著、《血证论》清朝·唐宗海著等。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马宝障主编.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刘敏如,谭万信主编.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欧阳惠卿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司徒仪主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尤昭玲主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
  • 段恒发布了新的作业2020级中西医临床学网络作业
  • 段恒发布了新的作业2019级中西医临床医学网络作业
  • 陈蓉发布了新的作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平时作业
  • 段恒发布了新的作业201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试题
  • 段恒发布了新的话题带下病讨论话题
  • 段恒发布了新的话题带下病讨论话题
  • 段恒发布了新的话题带下病讨论话题
  • 段恒发布了新的作业作业1
  • 段恒发布了新的话题中医妇产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有哪些
  • 段恒发布了新的话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