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各课程奠定基础。 一、具体要求学生达到: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效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位意义。二级的方剂5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二、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证治要点。 2.结合实际,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结合病案分析,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方剂的能力。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理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方剂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可采用幻灯片、录像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病案讨论,学生自学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教学时数总体安排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8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本课程实验为病案分析,属于课内实验。 四、本大纲为李翼主编的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第九版)教材制定,适用对象为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