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介绍 一、 课程历史沿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最初,该门课程的名称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顾名思义这是一门是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理论的课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该门课程的名称更改为《邓小平理论》,着重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介绍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一共十五个方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该门课程的名称再次更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加入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理论体系和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后,该门课程的名称有一次更改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方面加入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入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使得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2008年,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宣传部的意见,课程名称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一次重大认识,也是一大创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掌握习近平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 性质和目标 该门课程是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也就是依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设置的、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一是必须充分遵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生思想方法养成的规律性要求;二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观点与方法为教与学的逻辑主线;三是以培育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加强理论修养的自觉性为教育教学目标;把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与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三、 学时 96学时 四、 考试方式 闭卷 五、 内容概要 (一)内容选取:在保证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教学内容、要点的前提下,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明确、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最清晰、简明的学习内容,实现自己加强理论修养的自觉性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和自觉性。 (二)内容组织:分十五章,有针对性地集中完成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理论与方法成果的概要性认识、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进行系统认识。用32学时完成"总体认识"和"初步探索时期理论与方法成果的概要性认识"两部分内容, 共包括六章,分别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所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为进一步学习、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提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性、历史性、总体性认识基础。再用32学时,完成9章内容,集中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理论发展中所蕴含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进行系统认识"。各章的内容分别是:《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大学生可以系统性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与方法,并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思维和方法训练教育。 通过以上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发挥引导大学生从自己的成长成才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的的实现。 读书目录:1、《共产党宣言》《邓小平文选》《毛泽东选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柏拉图:《理想国》,当代明月:《明朝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