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活着的人”,增加自己心灵的广度和厚度,有能力承受生活中超出我们接受限度的东西,即“厚德载物”,让你成为你自己。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审慎思考的艺术 (1学时) 仅只在我们的观点表达了我们的善良之时,我们才是健康的。 审慎的思索者可以拥抱人性中所有那些精微和高贵的东西。审慎的思索者总是在倾听,他们因而能够认识到真正的表达是美的,她属于人类成就的悠久传统。 第二章 日神理性和酒神直觉 (2学时) 人是一种在两种相反倾向间被撕扯的生物。 尼采用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代表光明和真理)阿波罗代表存在于人格和社会中的秩序、逻辑、明晰、适中和控制原则;用大地、春天和复苏之神狄奥尼索斯代表自然,代表对理性分析之超越,即强烈的情感、直觉和无节制。 第三章 神话 (1学时) 神话是从人们心底里、从人的灵魂之中自然地涌流出来的故事和诗。 第四章 文学 (2学时) 阅读之于心智正如锻炼之于身体。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用掌心托起无限,在瞬间中守住永恒。 第五章 美术 (2学时) 为了能够直接同灵魂交流,避免物质主义的干扰,一种更为可取的办法就是采用仅只建立在色彩语言基础之上的艺术。色彩不再与某一特定的现实有牵连,于是它变成了像音乐 一样的东西,并因为它在色调和强度之间建立了彼此的关联而具有了美的品质。 第六章 音乐 (2学时) 在一个充满和平与爱的世界里,音乐将是我们共通的语言。 有一天傍晚,在听了一支贝多芬的交响曲之后,我随即感到浑身发烧,大病了一场。病愈之后,我就成了一个----音乐家。 (理查德•瓦格纳) 第七章 戏剧 (3学时) 戏剧是一种澄清我们经验的方式,一种通过模仿生活意义加以探索的方式。 好人的结局快乐,坏蛋的结局悲惨,这是小说的含义;坏蛋的结局悲惨,好人的结局不幸,这是悲剧的含义。 不仅仅是在舞台上,而且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旁白最能揭示她的真正品格。 第九章 电影 (4学时) 一部电影是一个凝固的思想喷泉。 我认为对于那些声称电影会给年轻人洗脑的人来说,这是唯一的回答。电影只是第一稿,它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索。----奥利弗•斯通 第十章 电视 (1学时) 电视常常是我们在早晨最先打开、在夜里最后关上的机器。 电视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化----第一种人人都可以享用,并且完全受制于人们喜好的文化,最可怕的是,人到底喜欢什么? 电视很有“教育性”。每当有人打开电视的时候,我就会走进另一个房间去读一本好书。 第十一章 宗教 (3学时) 宗教现象相当普遍,而且艺术和哲学常常会表现并讨论宗教主题。 善待自己的朋友很容易,可真正宗教的本质却在于善待把你当作敌人的人。 第十二章 道德 (3学时) 人类状况达到最佳状态的基本条件就是:人们可以在道德纯洁这个问题上冒险下赌注。 第十三章 幸福 (3学时) 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扑捉的就是人因为得到或的不到幸福而在瞬间中变得意味深长的面孔。 第十四章 生死观 (3学时) “死神,你必将死亡。” 信念缺乏一贯性是死亡的一种表现形式。 理性交流比“仅仅”活着更重要。 第十五章 冲突 (3学时) 品味是艺术造就的敌人。 嫉妒腐蚀不了任何东西,只会腐蚀自己的心灵。 第十六章 自由 (3学时) 自由像幸福一样是每个人都会珍惜的东西。 人之为人的艺术也包含自由的艺术。像任何一种艺术一样,自由也需要得到非常小心的筹划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