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救援、心理)》 一、主要内容 《儿科学》包括儿童保健、儿内科学及小儿感染消化疾病三个儿科学亚专业内容,主要课程内容有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与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遗传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等。《儿科学》以系统疾病为主线,按照系统疾病的概述、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结构体系为主线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传染教研室、儿保教研室共同承担。(详见教师信息)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二系)。 三、课程性质和授课学时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科目,学分为4.5分。总学时为79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见习27学时。(详见教学日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以理论课讲授为主,临床见习以“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思维为引导,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床旁示教,配合多媒体和电视录像等其它教学方法和技巧。 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上课出勤、平时测验、示教、病历书写等方式进行。 五、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Behrman,Liegman,Jenson.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沈晓明,朱建幸,孙锟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3.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H.William Taeusch,Roberta A. Ballard.Avery’s Disease of Newborn.8th Edition,Saunders,2004. 5. Chernick, Victor (EDT).Kendig’s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 Children .Elsevier Science Health Science div,2006. (ISBN-13:978-0-7216-3695-5;ISBN-10:0-7216-3695-0) 6.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Nathan and Oski’s 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 .7th edition.2009. 9. 杨锡强.儿童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 叶志中.儿童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合并分隔线------------------------------------> 《儿科学(老年)》 一、主要内容 《儿科学》包括儿童保健、儿内科学及小儿感染消化疾病三个儿科学亚专业内容,主要课程内容有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与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遗传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等。《儿科学》以系统疾病为主线,按照系统疾病的概述、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结构体系为主线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传染教研室、儿保教研室共同承担。(详见教师信息)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二系)。 三、课程性质和授课学时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科目,学分为4.5分。总学时为79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见习27学时。(详见教学日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以理论课讲授为主,临床见习以“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思维为引导,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床旁示教,配合多媒体和电视录像等其它教学方法和技巧。 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上课出勤、平时测验、示教、病历书写等方式进行。 五、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Behrman,Liegman,Jenson.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沈晓明,朱建幸,孙锟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3.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H.William Taeusch,Roberta A. Ballard.Avery’s Disease of Newborn.8th Edition,Saunders,2004. 5. Chernick, Victor (EDT).Kendig’s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 Children .Elsevier Science Health Science div,2006. (ISBN-13:978-0-7216-3695-5;ISBN-10:0-7216-3695-0) 6.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Nathan and Oski’s 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 .7th edition.2009. 9. 杨锡强.儿童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 叶志中.儿童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合并分隔线------------------------------------> 《儿科学(麻醉)》 一、主要内容 《儿科学》包括儿童保健、儿内科学及小儿感染消化疾病三个儿科学亚专业内容,主要课程内容有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喂养与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遗传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等。《儿科学》以系统疾病为主线,按照系统疾病的概述、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结构体系为主线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传染教研室、儿保教研室共同承担。(详见教师信息) 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二系)。 三、课程性质和授课学时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科目,学分为4.5分。总学时为79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见习27学时。(详见教学日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以理论课讲授为主,临床见习以“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思维为引导,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床旁示教,配合多媒体和电视录像等其它教学方法和技巧。 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上课出勤、平时测验、示教、病历书写等方式进行。 五、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Behrman,Liegman,Jenson.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沈晓明,朱建幸,孙锟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3.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H.William Taeusch,Roberta A. Ballard.Avery’s Disease of Newborn.8th Edition,Saunders,2004. 5. Chernick, Victor (EDT).Kendig’s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 Children .Elsevier Science Health Science div,2006. (ISBN-13:978-0-7216-3695-5;ISBN-10:0-7216-3695-0) 6.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Nathan and Oski’s Hematology of infancy and childhood .7th edition.2009. 9. 杨锡强.儿童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 叶志中.儿童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