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理解中医学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初步运用中医中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用现代医学方法去研究中医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涵盖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药学与方剂学的内容。共讲授十章,包括有:导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辩证、针灸、防治原则与治法、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解表清热和解药与方剂、祛湿消导泻下药与方剂、祛痰理气理血温里药与方剂、补益药与方剂。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由儿科学院和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共同承担,其中包括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2人。 授课对象为5+3临床儿科系、临床二系;五年制儿科系、临床医学二系。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 本课程为必修考查科目,大课1-18周进行,理论54学时,见习4学时,总学时为58,周学时3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大课讲授为主,结合临床见习完成;讲课中有多媒体及教学幻灯片配合,同时有中药及针灸针具等展示。 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的方式完成。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本课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陈金水主编的《中医学》第九版。 参考书目:《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方剂学》、 《中药学》 <------------------------------------合并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