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人体解剖学(72学时)课程介绍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 人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前者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则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综上,本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悉医学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解剖学知识进行临床思维,为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入门的桥梁课程。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钱学华 男 1962.1 副教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盛华均 男 1964.9 教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陈通 男 1967.2 讲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赵俊 女 1964.5 副教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贺桂琼 女 1972.5 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冉建华 女 1974.4 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骆世芳 女 1974.10 副教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龚霞 女 1972.8 副教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余维华 男 1976.7 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徐进 女 1977.12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陆蔚天 男 1978.8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朱淑娟 女 1975.1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杨美 女 1980.5 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刘辉 女 1979.3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卓飞 男 1979.6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邱国平 女 1981.1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甘胜伟 男 1980.8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黄娟 女 1980.2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刘茜 女 1980.12 副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刘源劼 女 1981.2 讲师(博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龙志敏 女 1983.5 讲师(硕士) 人体解剖学 本科理论与实验指导 张沪勤 女 1960.2 助理实验师 人体解剖学 实验准备 梅勇 男 1973.7 实验师 人体解剖学 实验准备 向展华 男 1975.5 助理实验师 人体解剖学 实验准备 姚国庆 男 1985.1 助理实验师 人体解剖学 实验准备 钟源 男 1984.8 助理实验师 人体解剖学 实验准备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共72学时,期中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56。 (1)总论 1学时 (2)运动系统(总论、骨学、关节学、肌学) 18学时 (3)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女生殖系统、腹膜) 18学时 (4)脉管系统(总论、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13学时 (5)感觉器(总论、视器、前庭蜗器) 5学时 (6)神经系统(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 16学时 (7)内分泌系统 1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验课的重要性则显得尤为突出。我们一直坚持理论讲授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的小班理论课教学模式,并充分注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密切衔接。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方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并和其他教师一道设计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能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训练,近年来尝试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重点在观察解剖标本,掌握众多名词概念,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包括平时的课堂测验、课堂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和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为百分制,60分及格。 理论考核放在期末1次进行,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即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纲,以所使用的教材和实习指导为蓝本,按照学校对试卷题型、题量和难易度等要求,建立题库;每次理论考试前则随意抽取1套供考试使用。改卷时,为了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行流水作业制度,即每位教师只能改1~2道题,并签全名,卷面总分100分,加上平时形成性评价成绩进行折算后作为学生最终成绩。有关形成性评价具体指标和内容见附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 《Human anatomy》(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系统解剖学同步辅导与习题解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解剖学.王永贵主编.人民出版社。 4.张培林主编. 神经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019人体解剖学(72学时)形成性评价指标修订版(试运行).xls

课程通知 >>更多
  • 2021-2022-01学期“人体解剖学C”课程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2022-01-05
  • 课程作业提交的提醒 2021-12-31
  • 教学大纲查看 2021-12-15
  • 2021-2022-1第一次课程作业发布通知 2021-11-25
  • 关于在线测试的寻找路径 2021-11-11
  • 关于2020-2021-2学期课程作业补交的通知 2021-05-31
最新动态
  • 朱淑娟修改了通知公告2021-2022-01学期“人体解剖学C”课程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 朱淑娟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2021-2022-01学期期末考试注意事项
  • 朱淑娟发布了新的作业课程作业(四)---重补修
  • 朱淑娟发布了新的作业课程作业(三)--重补修
  • 朱淑娟修改了通知公告课程作业提交的提醒
  • 朱淑娟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课程作业提交的提醒
  • 骆世芳发布了新的测试2021.12.21下午测试 护理2+3
  • 卓飞发布了新的测试2021.12.21上午测试 护理1+4
  • 徐进发布了新的测试2021.12.21上午测试 护理1+4
  • 卓飞发布了新的测试2021.12.20下午测试 预防 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