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化学基础课程介绍-生物技术四年制本科.doc 检验化学基础课程介绍 检验医学院生物分析化学教研室 检验化学基础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和四大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学习基础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并使学生在实验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的内容、化合物分类、命名、基本性质,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以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课108学时,实验课36学时,于第一学期完成。 本课程理论课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理论课授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无机化学部分,包括溶液及溶液性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分区元素及性质等部分(42学时);第二部分为定量滴定分析化学部分,包括定量滴定分析概述、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分析法、配位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等部分(38学时);第三部分为基础有机化学,包括醇酚醚、醛酮醌、有机酸及衍生物、脂类、糖类、有机含氮化合物等。(28学时)。 课程教材:南京大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四版 参考书籍:谢吉民主编《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张克凌主编《医用化学基础》,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彭崇慧主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魏祖期主编《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第五版 本课程实验课课时为36学时,共计包括9个基本型实验,考虑学生为一年级新生,缺乏实验室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所以全部开设基本型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基本量器及仪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原理、巩固理论知识。 理论课部分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 绪论(概述) 2学时 2. 溶液 4学时 3. 电解质溶液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9学时 4. 氧化还原反应 6学时 5. 原子结构 6学时 6. 分子结构 9学时 7. 配位化合物 6学时 8. s区元素及性质 3学时 9. p区元素及性质 4学时 10.ds区元素及性质 3学时 11.d区、f区元素及性质 2学时 12.定量滴定分析概述 3学时 13.误差与数据处理 6学时 14.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分析法 12学时 15.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分析法 9学时 16.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 6学时 17.有机化学概述、烃及烃衍生物 7学时 18.醇酚醚、醛酮醌 7学时 19.有机酸及衍生物、脂类 7学时 20.糖类、有机含氮化合物 7学时 理论课授课总学时108 实验课部分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⒈ 实验室知识 4学时 ⒉ 溶液配制方法与练习 4学时 ⒊ 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的使用与校正 4学时 ⒋ 氯化钠分离提纯 4学时 ⒌ 醋酸离解常数与电离度的测定 4学时 ⒍ 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与比较 4学时 ⒎ 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4学时 ⒏ 醋酸铅的溶度积常数测定 4学时 ⒐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验证 4学时 实验课授课总学时36